English

对社会稳定理论的系统研究

2001-02-2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正确认识社会稳定的意义是把握邓小平理论的关键之一。陶德麟主编的《社会稳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分理论、历史、现实、战略四篇系统论述了这一问题。

该书《理论篇》首先揭示社会稳定的一般涵义是指“社会的可控和有序状态,即在国家政权和根本制度的性质不变的前提下的动态平衡”。然后进一步揭示邓小平理论中的稳定概念的新的特殊内容,指出邓小平同志所讲的稳定“是指在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范围内能够促进改革、加速发展的一种可控和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这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邓小平理论中稳定概念的科学内涵。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是稳定的目的和最终保证,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稳定提供了客观可能性,要使可能变成现实,还有待于实行有效的调控,使社会保持最优的有序状态。《历史篇》分别考察了稳定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作者以翔实的历史材料证明,革命之后的长期稳定是社会经济文化得以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把稳定放在首要地位是任何统治阶级的基本原则,只是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的统治阶级要求稳定的内容不同而已。《现实篇》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面临的几个与稳定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性的理论。《战略篇》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社会稳定的几个战略性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原则。

该书从阐发邓小平社会稳定概念的哲学内涵入手,把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了较有价值的探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